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老闆的管理個案集11---工廠生產管理權責的對話

  /  0935-297174
效能定律專業管理顧問
david178@ms1.hinet.net


     有一天陳老闆很擔心的與我聊道:「最近他們生管請假,工廠一團亂 ...」,於是我引導他思考一些生產管理的議題,並討論他們的人力資源配置與權責分工,如下為工廠中經常性的生產管理事項:
1.          生產排程
訂單或專案確定,加上預測性訂單的品項總量與交期後,考量物料(無論有無物料需求規劃MRP的資訊系統)作可能是以月或以季為期間的大/主排程(MPS)的規劃然後開出製令,接著依生產線或機台的產能以分配狀況(無論有無產能需求規劃CRP的資訊系統)排出可能是以週或以日為生產單位的細排程
2.          進度監控
依每日的生產日報產出比對預計產出量與實際產出量預計開工日與實際開工日時點後,進行明日或下一週的生產排程再作更新,以利提供最新的生產進度給業務及相關管理單位知悉。
3.          生產線與機台設備指定
有些工廠的管理者(可能是廠長、生管、現場主管等)會指定哪些生產品項的製令應該要在哪條生產線或哪些機台設備上生產或製造,才能獲得更好的產出品質或數量,同時也作為有限資源的設備運用及調度。
4.          出入庫別與成品及半成品的庫存掌握
有些工廠的管理者規劃的更細,直接在製令上指定或提示工廠的作業人員應該要去哪一個倉庫(如主倉、副倉、虛擬倉庫)領料或取件作生產與加工,待製造完成後又指定必須入哪一個倉庫。如此有利於庫存的掌握與盤點。
5.          生產或製造之品質監控
在之前老闆的管理個案集5---工廠問題重複發生的對話」篇中,提及生產管理者必須監控生產機台的燈號狀態與暫停原因,適時了解發生的原因並給予適當的協助或處置,這就是生產或製造之品質監控
6.          作業異常處置
當作業發生異常時,無論是作業人員的自我檢查、巡迴檢查或是品管檢查發現的問題,都應該做到立即記錄、分析找出原因、判讀原因與研擬解決對策,並將無法立刻解決的問題呈報,透過檢討會議找出解決對策。
7.          預防矯正措施
統計作業問題發生的內容與次數及排行,定義「關鍵問題」作不定期或定期的檢視,尤其是「重複發生的問題」應該要建立矯正預防措施,並連結相關人等的績效考核。
8.          訊息傳遞與回報
生產管理訊息的傳遞與回報包括
l   設計:若有影響生產製造的設計變更ECN資訊,應立刻傳達到工廠。
l   訂單:若有數量或規格變動的訂單更改資訊,應立刻傳達到工廠。
l   製造:生產作業異常記錄與處置結果,應回報到品管或管理單位。
l   外包:委外之品質與進度及數量,應回報到品管與生產及財管單位。
l   完工:生產日報之品質與工時及數量,應回報到品管及管理單位。
l   客戶:客訴與維修品,應回報到客服、品管、生產、財管相關單位。
l  
如此多與繁複的工作與填單內容應該要多少人來分工?很顯然的這一些工作如果只交給一個人負責,該員早晚會累垮,偏偏中小企業就是精簡人力,很多公司就只有一個人在處理如上的龐大工作,無怪乎陳老闆說生管只要請假工廠就一團亂。我建議陳老闆如下:
1.  檢視所有生產管理的工作判定應該取與捨的項目並定義其「重要度」與「緊急度」。
2.  依「重要度」與「緊急度」的生產管理權重作合理的分工。
3.  如果人員不足,就應該要指派相關的職務代理人。
4.  針對職務代理人,安排訓練與必要的測試或考試。
5.  規劃相關負責人與職務代理人的職能檢定,符合TTQS訓練稽核要求。
TTQS訓練稽核要求,如老闆的管理個案12---企業訓練落實TTQS的對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