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5日 星期二

老闆的管理個案集126---老闆建立智慧管理的對話

 林金地效能定律專業管理顧問  jd0935297174@gmail.com  0935-297174


近日因為疫情的關係需要進場的輔導案都先暫停,學校的課程也改成在線上教學,包括政府補助的相關計畫課程,有部分講師們為圖政府的補助費用,也積極的說服企業採取線上教學模式,無論學員的學習效果如何就一味的展開線上講課。基本上我多數的輔導課程都是採取互動與實作的方式,並不建議在線上執行,因為早期曾經倡導過e-Learning,當時在線上解說ISO的相關條文及教導認證的相關內容等,結果事實證明幾乎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僅透過線上課程的自我學習而取得ISO的認證,在當時線上學習的成效就不太理想,而今日看來似乎亦是如此。很多學生或參與的學員會把電腦開著把名字掛在線上假裝有在聽,其實是自己在做自己的事。因此我們的結論是:「唯有學員自己有意願想在線上學習對自己有用的內容才會有成效」,就像我最近配合防疫較少出門,就開始看YouTube學習做菜,愈做就愈有心得,也能搞出四菜一湯,還能讓全家帶便當呢!但是相反的,經營管理是必須要聽、想、說、寫、做的整合過程,若僅是單向及缺少互動的線上教學,或學員們是被公司要求才上線參加課程者,則其學習成效是非常有限的。

 

談到要學習對自己有用的內容才會有成效,就讓我想起輔導企業客戶建立知識庫時,首先我舉一個在飯店Check in的例子,請學員們作研討及判斷何謂資料?何謂資訊?何謂知識?內容如下:

1.    A君到飯店後,服務生遞了一份飯店的簡介給A君,他檢視了簡介的內容,發現到附近有一條腳踏車道,A君就很高興的從他的車上拿下腳踏車,興高采烈地前往腳踏車道。

2.    B君到飯店後,服務生遞了一份飯店的簡介給B君,他檢視了簡介的內容,發現到附近有一條腳踏車道,B君就很興奮地去問櫃台:你們有提供腳踏車嗎?櫃檯人員說有提供免費租借腳踏車,然後B君就很高興的挑了一台腳踏車,興高采烈地前往腳踏車道。

3.    C君到飯店後,服務生想遞一份飯店的簡介給C君,C君說:不用,他來過此飯店很多次,對周邊的環境都很熟,於是C君就從他的車上拿下腳踏車,興高采烈地前往腳踏車道。

如上請問:

1.    服務生遞了一份飯店的簡介是資料、資訊或是知識?

2.    B君去問櫃台:你們有提供腳踏車嗎?是要取得資料、資訊或是知識?

3.    C君來此飯店很多次,對周邊環境都很熟,是擁有資料、資訊或是知識?

 

經過一番討論後,還是未完全有共識,於是我再舉一個例子請他們作討論如下:

1.    X同事蒐集了很多公司附近便當店的DM,共有30種便當的菜色交給負責幫員工訂便當的同事Y

2.    Y同事經過一陣子同事們的便當口味回饋之後,Y同事從30種便當菜色中篩選了10種便當的菜色,並製作便當一覽表於每日中午11點就交給同事們傳遞勾選今日想吃的便當口味,統一傳給便當店訂購。

3.    Z同事不喜歡公司所訂的便當,每天中午他都自己外出去買他自己喜歡吃的午餐。

請問:

1.    X同事蒐集的便當DM是資料、資訊還是知識?

2.    Y同事負責幫員工訂便當,於每日交由同事們勾選今日想吃的便當,所提供的訂便當一覽表是資料、資訊還是知識?

3.    Z同事不喜歡公司訂的便當,自己到外面吃午餐,他心中的各家餐廳口味是資料、資訊還是知識?

 

經過第二次的研討,對於何謂資料?何謂資訊?何謂知識?已漸漸有了如下的共識:

1.       所有眼、耳、鼻、舌、身、意所獲取的文件、檔案、訊息等,都是資料Data

2.       進一步整理出對自己有用的資料才是屬於自己需要的資訊Information

3.       可以做到隨時隨地講出或快速取得的資訊才是屬於自己的知識Knowledge

所以若甲與乙扮演不同的角色,就會發現到某份資料Data對甲來說是資訊Information,但對乙來說就不是資訊,也僅是資料Data而已,若甲將資訊記到腦中或做了適當的管理可以迅速提供當下所需,則該資訊就成為甲的知識。

 

在這網路時代,既然某份資料Data對甲來說是資訊Information,就建議要做好5S中的整理及整頓,即將要的與不要的資料分開,並將不要的資料丟棄或移開到別處,不要放在你的作業場域,然後將要的或已經整理過的有用資料進行管理,存放在適當的位置或做好資料庫管理以利快速的存取。如此才能在適時適地快速的取出資訊立刻應用,成為自己的知識Knowledge。至於對乙來說既然僅是資料Data而已,是可以存檔或不必管理。如此才能避免我們常看到工作桌面與工作場所的雜亂場景,對於研發部人員若做好5S中的整理及整頓之後,也可以不要再說自己是亂中有序,不允許別人動他的桌面了。

 

既然在網路時代,透過Google可以隨時查得的到想要找尋的資料Data或資訊Information,也就是大家都可以經由Google查詢到每一個角色所需要的知識Knowledge,那我請問學員並研討及實作:

1.    現今,您認為知識就是力量嗎?若回答「是」,請解釋為什麼?若回答「不是」,亦請解釋為什麼?

2.    企業機能如產、銷、人、發、財、MIS、品管等,各個機能範圍的知識為何?

3.    知識與競爭力是什麼關係?貴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為何?是如何判定該核心競爭力可成為業界標竿?

若每一個人透過Google查尋所需資訊的時間差異不大,也就是大家都可以隨時隨地的獲取一樣的知識,那麼差異化在哪裡?也就是企業的競爭力在哪裡?可見所謂的一般性知識管理,Google大神都已經幫大家都做好了,企業要真正做到的知識管理變成是「智慧管理」。

 

所謂「不以廣度論英雄;只以深度論輸贏」,且不論五蘊皆空的大智慧,人世間的智慧是來自「知識不斷的應用及轉化」,故協助企業在做知識/智慧管理時,其產出一定要經過產業界的創新審查,如果沒有將可以查詢到的知識經過應用再產生屬於產業界或企業內值得珍藏的經驗或新發現,何必再重複做Google已經在做的事。簡單講,企業內要做的是智慧管理而不是知識管理,就是企業可以傳承給接班人或關鍵員工的知識,通常不會有太多的內容,而是極機密的內容以利傳承。所以我會建議企業老板建立一套智慧管理的程序書,連結ISO文管中心的文件管理流程,加上審議制度與獎勵方案及保密措施等,排除天馬行空的創意內容,更不是網路上查得到的湊篇幅,而是通過嚴謹的審查機制並落實嚴格控管的紀錄,如此的智慧才能夠真正產生力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