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搞得人心惶惶,充分顯現出人性的光明與黑暗面,擁有光鮮亮麗的虛有其表及浮誇的言行或只有表面的硬體設施缺乏軟體的內涵又如何?只是更證明了「表面功夫」不足以應付真正的危機與風險,更糟糕的是世上充滿了一些只靠一張嘴在旁說風涼話的不恥之徒,譬如說台灣的防疫好是靠運氣好等這般置身事外自以為是的旁觀評論者,真是令人無法苟同。這也是我不斷地向客戶強調做好基本功與關注細節的重要性,不要只會空談道理或是做表面功夫或以短暫的粉飾做偽裝,即使騙得了當下ISO稽核員的一日審查,也無法確保產品的質量可以獲得一致性的品質要求,一旦時機成熟就會爆發而害人害己。故現今只要有碰到那一種傳統食品業的生產製作空間或廚房是布滿油汙或天花板上的老舊管線堆積一層厚厚的灰塵想申請ISO 22000的客戶,在他們沒有打掉重整的決心下,我都一律告知不要肖想要通過ISO的申請認證,請先認真的接受輔導從基本的GHP做起再說。因為不要自欺欺人,這一種空間是很難作徹底清潔的,況且晚上都會有老鼠來光顧。儘管今年是鼠輩之年,我們也請鼠爺們切勿打擾,不要像日前看到客戶處的黏鼠板上有一隻小老鼠可憐的在做無助的掙扎,真是令人於心不忍,但也只能念佛迴向,盼能減少其痛苦罷了!
連同上一篇提及客戶希望在輔導ISO
22000認證的同時,也能讓停頓許久的ERP系統能夠重新的導入上線,我們已經進行到如下的步驟:
l HACCP計劃書的撰寫:
其重點除了說明每一項食品產出的用途、消費的對象及銷售的地區之外,必須建置食品安全管制小組及其成員並依法接受HACCP的專業訓練並取得測試合格的證書,且擁有食品安全管理的實際經驗。藉由這小組的專業傳承帶領相關人等落實控管成品與其原物料及添加物的取得、包裝、儲存與運輸等作業流程,並充分了解食品及原料的特性及提供安全衛生的環境確保不會被生物性(如微生物與寄生蟲等)、化學性(如農藥與病毒等)或物理性(如毛髮與沙土等)汙染(如食品有細菌或農藥等有害物質)或腐敗(如經由細菌造成食品品質的損壞)。如果採用大廠認證過的原物料再加上嚴謹的環境控管無虞,其管理重點就會是製程SOP的落實度了,包括在無商業機密之虞的原則之下,詳述每一項食品的製作或加工流程,進行每一項流程步驟的危害分析(Safety Hazard)並說明分析結果的依據或可控與不可控的理由。若存在食品的危害因子則應該說明其防治的措施為何?及相關重要的管制點需要設定那些量化的指標及其抽樣的樣本檢測值應有多少比率是落在管制界線內才能符合允收的標準?這些從研發BOM到進料、生產、製造、品管、出貨乃至售後的服務等之食品安全的控管機制及檢驗規格標準均須在HACCP計畫書中交代清楚。
l 安全儲存與物流運輸:
幾乎所有的食品業都有冷凍櫃,但是小型的食品公司鮮有倉管人員在紀錄冷凍櫃從開啟到關閉之間,經過多久時間其溫度會有如何的升溫變化,大都是只有早晚登記一下冷凍櫃的溫度而已,更不要說主動會做實驗設計,了解當溫度的變化對公司的食品會有如何的不良影響,當然這與企業的規模、食品的特性、老闆及員工的素質等都有關,要做到多嚴謹的控管則有賴於業者的專業程度及在良心之間取得平衡。另外大家都能理解冷凍食品應該要用冷凍車來運送到各銷售據點或門市為佳。問題是有多少小型的食品業有能力購買多台具有冷凍設備的運輸車。如果一天之中需要少量多次的配送到各銷售據點或門市店,老闆真的會花重本委派冷凍食品的運輸公司來協助運送嗎?目前的冷凍運輸公司幾乎都是大型的冷凍運輸車輛居多,他們出一趟車都要有基本的費用,如此是小型食品業是負擔不起的,那怎麼辦?是否可以計算以自有無配置冷凍設備的車輛載運,計算在什麼樣的天氣、溫度、濕度、包裝、裝載容器的條件下載運冷凍品,可以接受在多久的運輸時間內,所運載的食品仍可保持在幾度的變化且不影響冷藏或冷凍的效果,必須舉證該食品在自行運送之下仍可保持其食品安全無虞。畢竟每一個企業不是在一開業就是大型的公司,由小變大經常是艱苦努力奮鬥多年累積後的結果,身為顧問的能幫的就盡心盡力地給予協助,但是對於食品安全的控管還是要有所堅持才行。
另外包括庫存管理與安全存量的設定、ABC分類與盤點機制、出貨管理與售後服務及產品追溯管理等議題也都是ISO的基本控管流程。對於ERP的作業而言,僅是提供標準作業流程的基本資料建立(如利益關係者與原物料與BOM等)與自動化的數據統計(如用料需求計算與採購建議等)與各作業流程的表單拋轉(如交易過程所用到的各式表單之移轉等)及提供管理者所需的管理或決策報表(如資產負債表與損益表及現金流量表或MIS所需之各種管理資訊報表等)。厲害一點的ERP系統還會提供紅、綠、黃的燈號看板類似決策支援系統EIS(Executive Information
System),作視覺系的快速辨識相關運作的好與壞程度以利加速決策的判斷等的功能,呈現清楚的進、銷、存過程及最後算出應有的應收或應付帳款等。這些自動化與大數據的運算作業當然會比人力按計算機來得有效率,其作業過程亦可以減少許多因為人為作業的疏失而產生的錯誤。
只要ERP的操作人員按部就班地按照作業流程的步驟逐一的正確輸入,即可完成ERP資訊系統的電腦作業,一旦操作人員熟悉了ERP系統的操作過程就不會有太多的問題。倒是何謂「標準」的流程要如何的制定才是研討的重點!譬如有電腦提供的庫存數據與實際值不同時,是要怪電腦還是要怪人為的問題?我常跟客戶說電腦只是個工具罷了!ERP系統如同電子計算機已經到了如此成熟的階段,千萬不要再懷疑計算機會計算錯誤,一定是人為的問題才會造成電腦的輸入與輸出與人為作業的產出有所出入,故ERP系統不難;難的是人的複雜思維才是難以捉摸與管理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