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2日 星期五

老闆的管理個案集96--- 老闆需要轉虧為盈的對話(3)

林金地 效能定律管理顧問  jd0935297174@gmail.com  0935-297174

    子曰「君子憂道不憂貧君子謀道不謀食」在檢討企業轉虧為盈或是反敗為勝的策略思維與作為時先看看老闆與員工到底是在計較甚麼?給幾千元或多拿幾千元的獎金真的有那麼重要嗎?是的當手上真的沒有錢時那幾千元的獎金可是救命錢啊!若還可以在KTV歡唱及飲酒作樂時那還需要為了那幾千元的獎金而讓自己變節或賭氣嗎?說穿了還是回到錢的問題,如果資金不足又捨不得給獎金的老闆,注定要虧錢或頂多只能賺點小錢而已若真的那麼計較收入的員工恐怕忠誠度也會讓人質疑這不是對與錯的問題而是雙方彼此有沒有交心且感受到「你真的是夠朋友!有替我在著想」。我永遠記得我在多年前年少時期的第一次創業當時碰到現金不夠周轉的狀況居然是公司的會計小姐主動拿出自己的存款來借給我補發薪水,還有朋友拿出準備要結婚的基金來借給我先度過難關等這種借款都是不能耽擱對方的,所以我在隔周就多加一點感謝金連同借款一併歸還然而這種有情有義的情節讓我痛定思痛的提醒自己:「今後無論自己有多苦,再也不要再牽連到家人或朋友了」

同理探討企業轉虧為盈的主題不免要問「老闆與員工之間的重要連結除了金錢還有甚麼,彼此應該要存著甚麼樣的心態及作為才能讓共同擁有的公司永續經營?」先從老闆在「心態上」與「實作上」二個構面來研討

一、心態上
1.   要當企業家還是生意人
企業家與生意人的差別在於企業家有使命感與願景目標即了解公司為甚麼要存在且有所為及有所不為生意人則以賺錢為目標只要有錢賺即使踩著違法的邊線或冒著極大風險也要拚拚看每一個人真的很有錢的時候自己將會改變成為甚麼樣的人其實是充滿了變數的就像在剛出社會時,同事們在互相問「如果這幾年有賺到錢了你會不會買賓士車?記得當時有一半以上的同事陷入苦思而答不出來」在沒有真正變成很有錢之前誰也說不定如果能善用金錢做利益眾生的事想當企業家或生意人二者都是會被崇敬的如果想當生意人,可能學習投資或投機的金錢遊戲上會比較快有輸贏,這樣想快速賺錢的結果可能不適合以開公司生產與賣產品的模式上,或說想當生意人可能就不適合當企業家了

2.   要專注投入事業
不管是要當生意人或是企業家亦不論是理想或抱負使然,還是被迫或無心插柳等既然公司都已經開了就好好的開幹吧一旦創業當老闆就要認命將會過苦日子了,全心全意的投入可能是很難避免的!所謂:「一呼一吸才能運行」,每一種動物都要呼吸,無法只靠不停的呼或只靠不停的吸就能存活,這個自然法則告訴我們要有付出才會有收穫,沒有人可以在不付出之下會有好的收穫,這也是胡適先生教我們的:「種種從前,都成今我。莫更思量更莫哀,從今後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這也是因果的基本道理。試想,如果老闆或經理人置身事外或漠不關心,員工怎麼會替你打拼;若不到現場只是隔空下指令,員工也只會當耳邊風或各自盤算,頂多只是表面敷衍應付一下而已故老闆或專業經理的以身作則才能獲得員工或部屬的尊崇或效法

3.   要有掌控的能力
老闆或專業經理人對於產品的核心技術一定不能是外行才不會被員工唬弄,且老闆一定要親自參與及督導核心任務的進行才會有成效。除非老闆提列誘人的獎勵制度及尋覓一位可靠的專業經理人到場執行與監督並且有雄厚的資金可以交付給專業的經理人作合宜的應用如此老闆就等著看專業經理人的績效了一切以與經理人的協議作為給付及是否繼續合作下去的依據問題是有多少小企業的老闆有雄厚的資金及雅量能夠信任所謂的專業經理人況且一旦是專業經理人在花別人(老闆)的錢通常是不會手軟的,老闆的心臟要夠強才可以一旦老闆又要干涉專業經理人太多的事務及經費上的應用,則會讓專業經理人覺得老闆不夠有誠意大氣而揚長而去。故聘用專業經理人的企業通常是依制度奉行的大公司比較可行

4.   要有正念的思維
最近我在周末的早晨開始利用個小時在社區大學上書法班,也堅持在冬天的晚上去游泳,因為我覺得如此對我來說是有正面的意義就如同老闆想要花多少時間來處理或管理公司的事務,以及當下正在處理某件公司的事務時,會不會感覺到參與這事務那是在耽誤或浪費老闆你的時間,讓你減少時間去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記不記得我們的小孩在幼稚園或小學念書的時候,我們在教小孩寫功課,當時身為老爸或老媽的你會不會覺得是在耽誤你的時間?還是甘之如飴的繼續陪小孩?這個關鍵的判斷取決於你的心態如果你認為做這件事是很有意義的你就不會覺得做這一件事是在浪費時間相反的,如果你認為做這件事是缺乏有意義的你就會覺得做這一件事是在浪費時間而寧可去打電動看報紙看電視加班賺錢或做其他的事等這除了每一個人對於做這某件事抱持正面或負面的判斷外,還要加上自我克制力的要求,勉強為之總是不悅的,故保有正念的思維很重要

5.   要有活在當下的意志
一旦老闆決定要投入參與公司的那些事務就請積極的面對且不能逃避就當做是人生的一部分活在當下合為一體必須在參與的過程中「享受」那問題逐步被解決的快感千萬不能心浮氣躁因為老闆的一舉一動或是意見的發表都被員工看在眼裡無所遁形一般來說老闆應該要比員工更積極更努力的帶動一起面對問題把解決問題的氣氛熱絡起來在一片歡呼之中把問題搞定爽啊!如此的經營公司不就很有意思嗎?怕的是說好要一起解決問題的會議上老闆說要來又沒來或是在討論的過程中像沾個醬油在沒有充分的理由之下急急忙忙的離席造成員工一片錯愕!員工心想老闆都沒要沒緊的我們在緊張什麼好啦!好啦!我們也散會下次再說吧!

當然,講道理或批判別人是很容易的,只有當事人面對抉擇的時候才會發現到有那麼複雜的因素在心裡盤繞而無法簡易的做決定。所謂「一切唯心造」老闆的心態上一旦篤定了,做任何決策或事物就不易偏移且一以貫之要做什麼事也相對的簡單且都不容易錯誤了如下二件事是老闆應該要做的基本功:

二、實作上
1.    要做好時間管理
建議老闆以系統性的思維(看整體面而不是執著在某些點)利用一些工具(如心智圖或工作分解結構WBS)展開公司目前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並且標註輕急的識別(最好與重要幹部一起討論)挑出比較重要且比較急迫的問題出來接著,開始評估這些重要且急迫的問題對老闆您來說,在知識及技能上可以幫多少忙?需要找那些內部或外部的資源來協助解決?若老闆親自跳下來一起做的意義大不大?決定每一項問題老闆您想投入多少時間與精力透過有系統性及規劃性的參與公司的事務就比較不會紛亂也比較能計算與分配老闆所需要投入公司事務的時間然後再做取捨來決定老闆在各階段要付出在公司事務上的心力與時間

2.     要訂定目標教方法與給激勵
老闆當然也是領導者故訂目標教方法給激勵這三件事也不能馬虎更不能厭惡或逃避其實這三件事是一體無法分開的如果沒有與重要幹部共同研討目標的訂定難道目標是老闆自己喊爽的!又如何獲得員工的支持當與重要幹部研擬公司的總目標或與各單位研擬部門的目標時當然也會研討及思考目標要如何達成可由老闆提出看法或是請幹部提出建議,讓目標的數字雖有達成的難度但確也是有機會實現的包括所需的人手與資源的配置等需求如果老闆並未支持有關重要幹部所提出的人手與資源的配置等需求員工們當然有藉口說「是老闆你不給我資源的那就不要怪我目標無法達成故老闆需要與重要幹部共同研討人手與資源的配置等需求的可行性與合理性既然目標的訂定要偏高且具有達成的一定難度若各單位有努力去實現就會被員工聯想要有相對的報償老闆豈能默不作聲!故激勵或獎勵的誘因最好列入在訂目標的同時提出會比較好做目標的溝通與協調

很多老闆經常是處於在「焦慮」的狀態,甚至無法靜下來思考應該要走哪一條道路才是正確的。我之前也有這樣的問題,直至有一天我與老媽在對談的時候,老媽一直在關心與擔憂兒孫的大小事我告訴我媽不要太憂慮兒孫的事,因為事實上兒孫在外面讀書與工作,老媽你也看不到也管不著,憂慮兒孫的事有什麼用,你的憂慮或關懷根本也改變不了什麼!當我說完這句話時讓我忽然頓悟了對啊!既然憂慮無法改變現狀,我幹嘛花那麼多的心思去憂慮甚至把憂慮占掉腦容量的1/3空間,我應該把憂慮的腦袋淨空來裝下要面對解決方案的思考容量才對啊!因此,我開始學習保持正念並活在當下。唯有活在當下面對目前的處境,採取實際的作為才有機會改變現狀。一旦有焦慮的情緒湧上來,我會立刻提醒自己應活在當下,不管是好事還壞事都是生活與修行的一部分。這樣的意念一旦產生後自然就會平靜下來且順其自然,焦慮也就不見了。以上是我個人針對轉虧為盈或反敗為勝的議題提出對老闆的淺見建議,或許有人認為這會太理想化,不過這跟每一個人的修為有關,沒有對或錯僅供參考。



2019年3月4日 星期一

老闆的管理個案集95--- 老闆需要轉虧為盈的對話(2)

林金地 效能定律管理顧問0935-297174


有客戶問我「林顧問輔導我們公司這麼多年了你對我們公司的感覺如何?」,我說輔導各類客戶的企業管理這麼多年來發現到大致上可歸類於如下三種類型的客戶

1.   第一種是輔導上市上櫃偏大型的客戶,這類的客戶輔導或教育訓練是由人事部門或專門負責教育訓練的單位主導,我們顧問是被委託去輔導「他們所設定明確範圍的主題內容」,其他的主題也不太允許我們去碰觸輔導過程中的員工也很清楚自己欠缺或要的是甚麼,也不允許顧問隨便哈拉,顧問與他們的高層或老闆也只有表面上的寒暄而已無法非常的熟識雖然輔導過程也有歡笑,但是必須非常的聚焦且有效果,不然很快就會被這些員工看破手腳及被看不起,畢竟這類的公司已經成熟到相當的程度大部分的員工都很有意願學習成長。或者說這類的公司中碩博士一大堆,在自視甚高的過程中,雖然也會有禮貌性的接待顧問,但是他們的心中是很不想浪費時間的,所以顧問我面對此類的客戶是表面輕鬆但內心其實是很緊繃的,必須做充足的準備才敢上陣。輔導這類大型企業客戶的期間是依專案的主題而定通常不會太久顧問的成就感在於輔導這類的公司非常的有效率及效能,因為他們會自動自發不會讓顧問太囉嗦!所以顧問費的獲利也很有限只是偶而拿出來炫耀一下跟別人講某某大公司我也有去輔導過的往臉上貼金罷了!顧問在虛張聲勢的過程中其實內心是虛虛的因為沒有連續輔導超過12年以上是很難看到或了解這類客戶的全貌

2.   第二種是經營很多年的中小企業,這類客戶的輔導或教育訓練是由人事或行政部門中的某人協助或負責教育訓練的員工主導,我們顧問是被委託去做「診斷與改善」因為這類公司的制度看起來好像都有員工們也安於現狀不太喜歡顧問來找麻煩通常這類型的企業是由老闆看到問題且堅持要顧問來協助才會有機會讓顧問進去輔導。顧問所面對的輔導主題通常是由老闆提出。有道是:「大公司有錢可以按計畫做;小公司沒錢只能做對的事」。面對不同的企業文化與規模組織使管理沒有標準答案大公司的老闆可能不來公司或甚至退休也不會影響到公司的運作但是此類的中小企業尤其是不大的公司是老闆說了算!財務或管理人員從書上學來的或自以為是的管理通則若與老闆的決策有一些出入也不必太堅持畢竟此類公司經營的成敗最後還是由老闆要來負責及承擔此類公司的資金如果不夠充裕通常會謹慎的進行投資評估一旦顧問能夠有效的解決老闆的問題或明顯的改善公司現有的缺失,則有機會讓顧問輔導此類的客戶長長久久,也比較有機會與老闆及員工們成為好朋友。輔導的過程中也會讓顧問很明顯的發現到在所謂完整的制度下或ISO的管理文件中,其實隱藏的很多值得探討及說寫做不一致的改善之處,甚至發現員工是如何在忽弄老闆,在老闆不完全知情的狀況下,以為一切都已經很完美了,只有在公司出問題的時候老闆才會驚覺且有疑問想知道到底問題是出在哪裡?既然都經營這麼久了這類企業要生存並不困難但是要成長則要看老闆的領導風格及捨不捨得投資外力來協助

3.   第三種是10來位員工或是不到30位員工的偏小型的企業,這類的企業在台灣有很多他們擁有自己的某種優勢及少數幾位可以撐起公司存活的柱子人才有很多老闆每天生活在「期待中」期待公司的營業額可以提升期待有賢才可以進來協助期待銀行可以再多一些放款期待友人可以再投資更多的營運資金期待客戶可以趕快簽約不要再囉嗦了結果,在多次的期待落空與失望之下最後老闆也累了!有想要放棄的念頭!但又覺得捨不得!硬撐的結果還是在每天「期待」這類企業的老闆很期待有更好賺的行業可以儘快的擺脫這痛苦的深淵甚至就此想罷手轉賣給別人來承擔。這不禁讓我想起多年前我的第一次創業在艱難的時刻真的會讓人痛苦萬分當時我就深深的理解到「期待是不可靠的!自己無法掌控的公司不要開!」所謂的因果是在有善因及有力的Input之下才會有好的Output結果機會,若沒有條件優勢的變革,憑什麼會有正面的改善在環境及條件不具足之下是很難翻身的若有人能一出身就在一個富豪之家或是輕鬆的經營就能夠持續的賺錢,那只能說該名老闆是萬中選一有福報來的要不然就很解釋了!就因為經營是有重重的困難,所以此類小型公司的輔導或教育訓練大多是經由政府的補助課程或是老闆在無助之下尋求外力的協助,在老闆還存有一絲絲的期望或是想再繼續奮鬥之下我們顧問是被委託去做「急救的」。這類企業的老闆期待顧問可以幫他們「PDCA通通都搞定」,即使老闆自己沒有空積極參與或是員工的素質也不佳,老闆也期待顧問是「上天派來拯救他的救世主」。

就像前述我協助一個連鎖店的企業「轉虧為盈」的過程中,老闆累了!員工也紛紛離職!我必須扮演救世主或至少是扮演救兵的角色先穩定軍心。其實舊的員工要離職我並不擔心,就連鎖店而言,我們只要留下有賺錢的店並淘汰虧錢的店並掌握研發的技術長、製造廠長與行銷的店長3個重要角色即可有穩定的三腳鼎,這3 根柱子就足以撐起這連鎖店企業的生存及未來的發展甚至讓不配合的舊員工離職反而是好事新的員工進來就可以直接要求我們的制度運行,減少舊包袱的反對勢力。令人頭痛的是若研發遲遲不交付新產品,甚至還不斷的提示需要新產品的開發獎金、廠長也反映人手不足無法提升設備的稼動率店長也認為公司不願意放手讓他們自由發揮而綁手綁腳的這些都跟「錢」有關然而老闆在虧錢之下就很難再投資也就會持續的拖延讓公司陷入惡性循環之中。當老闆與員工愈是逃避不敢面對經營困難的挑戰或是期待會有奇蹟的出現那我只能再說一遍「期待是不可靠的人不能活在期待之中有好的作為才會有好的產出機會」。那到底等待的雙方誰應該先付出呢?是員工先付出讓老闆看到績效再要求老闆給獎金?還是老闆先給獎金作為激勵再要求員工績效?如果獎勵制度都設計好了彼此還都不簽約,雙方仍存在猜疑不想先付出,員工怕多付出後仍得不到獎金,或是老闆擔心先付出之後,員工依然故我造成投資上的浪費。如此,要不是獎金制度設計的不佳,就是老闆與員工之間已經失去了彼此的信任,那公司還玩什麼,儘快改組恐怕是個解套的藥方。

談到誰要先付出?這要不是當事人或是真正缺錢過的人還真不容易體會得到呢就算公司虧錢員工也還有薪水但是老闆恐怕要跑3點半或是拉下臉來到處想辦法籌措這不是一般人或局外人在旁講道理或講空涼話所能理解的對我而言無論是理論或多年的經驗告訴我「自己一定要先付出」不管回報如何透過自己的信仰或理念如以利益眾生的心念盡心盡力的給予協助如此不但比較自在也會在無形之中獲得奇妙的回饋讓自己更快樂就像我LineSlogan「隨緣妙用盡心盡力無須執著」。其中的不執著不是輕易的放棄而是提醒自己要有智慧,要在適當的時機「放下」,也是提醒老闆要設定「停損點」,就像品管中的「管制上下限」一樣畢竟我們多數的人都不是聖人且我們都不是只有一個人,個人的犧牲是小,但我們還有許多身邊的家人或相關人等需要考量,若無限度的付出與犧牲可能會危及其他人是不明智的。就像古代,讓皇帝不爽的時候搞不好會被連誅九族,自己總不能恣意妄為而讓家人一起受苦吧。

因此顧問我的策略是不斷的鼓勵這3根柱子先要付出並告知「雖然仍看不到公司的獎金提撥但是你的績效至少有一半以上是自己可以獲得的如學會在艱困的環境中如何能夠反敗為勝的能力等顧問我會陪你們一起打拼一起實作不會只有空談待公司有好轉時再跟老闆要求相關的獎金就比較容易多了!如果我們轉虧為盈且有明顯的績效展現而老闆仍無動於衷那就是老闆的問題了」。我常說員工留在企業中不外乎3個誘因:
1. 賺得到金錢
2. 學得到東西
3. 看得到未來。
一個企業如果讓員工感受不到這3個的任何1個誘因,那員工離職也是必然的。因此,顧問我就不斷的提供讓這3根柱子「感覺可以學得到東西」,包括下一篇要教這3根柱子做那些事才能成為稱職的技術長與廠長及店長提升這3根柱子的素質讓他們覺得留下來跟著顧問學習是值得的並且看得到轉虧為盈的跡象及想像的到自己未來的發展如此我這救兵就能不辱老闆的期待也不虛此行也能落實我的理念---利益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