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日 星期四

老闆的管理個案集69--- 企業之績效與風險的對話

林金地 效能定律管理顧問
0935-2971740983-554042

有一位客戶的女員工私下哽咽地向我敘述:「他想離職」。我問他為什麼?他告訴我:「老闆一定是嫌他只有高職畢業,所以不敢讓他接重要的工作,讓他感覺到沒有成就感,主管又常常在眾人面前罵他讓他很不堪,所以他想乾脆離職再去唸書算了」。在安慰之餘,我心裡想這公司算是傳統產業,有很多高職畢業的員工是正常的,這一些員工在這一家公司工作,大部分也都做得很好且做得很久,鮮少聽到有類似的說詞。況且,我在幫這家公司做企管輔導時,也有一些同仁表示不想與這位女員工同一組在一起工作或討論,足見這一位想離職的女員工,他的自述內容可能會有潛在的原因是值得深思及探討的。看來這又是一個情緒ABC Model理論的真實案例。

所謂ABC Model (Psychologist and researcher Dr. Albert Ellis created the ABC model) 告訴我們了解一般人對逆境反應的意義,包括:
l   A is the adversityA是逆境,發生的情況或事件。
l   B is our beliefB是信念,解釋為什麼會發生A的情況。
l   C is the consequenceC是後果,因為信念造成的感覺和行為。
如上所述,想離職的女員工的情境是:
l   A:老闆不敢讓他接重要的工作,讓他感覺到沒有成就感,又主管常常在眾人面前罵他讓他很不堪。
l   B1:他認為:「他只有高職畢業是主因
l   C1:所以他想乾脆離職再去唸書算了。

同樣的A,卻有另外一名同樣是高職畢業的員工B2,卻有不同的結果:
l   A:老闆不敢讓他接重要的工作,讓他感覺到沒有成就感,又主管常常在眾人面前罵他讓他很不堪。
l   B2:他認為:「他的技術尚未成熟是主因
l   C2:所以他想趕快加強學習技術好讓老闆提早肯定他。
同樣的A,亦有另外一名同樣是高職畢業的員工B3,也有不同的結果:
l   A:老闆不敢讓他接重要的工作,讓他感覺到沒有成就感,又主管常常在眾人面前罵他讓他很不堪。
l   B3:他認為:「他的學歷不足且技術尚未成熟是主因
l   C3:所以他想趕快加強學習技術,並且晚上再去讀科技大學夜間部來補足學歷,好讓老闆提早肯定他。

有趣了!同樣的情況或事件A發生,為什麼會有不一樣C1C2C3的結果。原來是有不同的對象B1B2B3發生A的情況或事件有不同的解讀,而產生了不同的情緒結果。所以,積極樂觀的信念,將會造就更正面的結果。不過,一般人通常不想面對逆境而選擇逃避,或是藉由看不到或難以印證的說詞(如神鬼論)來自我安慰,不接受讓自己有機會更成長的挑戰。最常聽到的自我安慰說詞是:「一切都是天注定的」。無論此話是不是真理或是有無科學上的論證,在努力及盡力之前就先講此話或存在此心態,總是太消極而令人反感,讓人感覺此人是為自己的不成功在找避風港,的確是不妥當的。就像我們看到肯努力讀書的小孩,通常成績不會太差,不用功讀書的小孩,通常成績也不會太好,若不是如此,只有少數的特例個案而已。若上述想離職的女員工認為他就是注定無法在此公司升遷,而且持續會被老闆罵,而不打起精神加強學習只是想逃避。如此,即使找顧問哭訴也只是討罵而已,因為機會往往是被創造出來的,一切唯心論。

說道創造機會的因果關係,就好像有一位ISO稽核員在稽核我的一個客戶時提出:「為何不設定年度的營業額目標?如此企業會有營運目標達成率無法被管控的風險」,聽起似乎有道理。但是我的客戶因為主要是做標案生意,老闆認為不知道何時會有標案出現,老闆根本無發估算年度的營業額,所以他就是不願意設定年度營業額目標為KPI,而且該老闆認為不會有風險,造成稽核員與客戶的老闆產生了一些爭辯,老闆問我該怎麼辦?首先,我問老闆:「何謂風險?是先有機會還是先有風險?當我們在會議室中研討持續改善的議題時,會不會擔心有地震讓天花板垮下來而壓死我們的風險?」。

與老闆及員工相聊之後,讓我們體會到:
l   是先有機會,再評估阻礙此機會(績效)實現的那一些可能的原因即可稱是風險。
l   風險是需要評估3個必要考量的參()數:
1.   容不容易被偵測或臆測到
2.   風險發生的機率
3.   萬一發生風險時可能造成的影響是大或小。
l   經由風險3個參()數相乘所得的分數即是風險值,將可作為企業之風險管理準備的依據。
對於ISO稽核員所提的公司應設定營業額目標否則會有風險一事,我請老闆思考公司經營這麼多年來,有沒有因為沒有設定營業額目標的KPI,而產生業務管理上的困擾或是公司經營不當等的重大問題?老闆說他們自有一套業務管理的辦法,而且都經營40幾年了,每年的營業額也都有好幾個億,公司都還是好好的活著,沒有問題OK的啦。所以,老闆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了:「無設定此KPI而造成風險發生的機率是很低的」,也就是風險值是很低的。因此,老闆不想設定公司年度的營業額目標為KPIOK的。就請老闆依風險值的高低向稽核員做說明即可。

我也向老闆作了另外一個說明:「大部分機會的促成是經由許多小機會的成功所組合」。譬如上述的B3員工,他認為要學好技術(機會1),再加上足夠的學歷(機會2),才能獲得老闆的信任(機會3)。如果機會1與機會2的任何一項不具足,就會影響到機會3的獲得。更何況,就算有機會1與機會2的具足,都還不一定能成就機會3,所以風險1、風險2與風險3都是存在的,有了機會就會伴隨著風險。企業可以透過風險值的排行,決定哪些風險值較高的關鍵風險需要進行列管,就像企業或我們每一個人也都需要先分析哪些是我們的關鍵機會,集中火力或資源去努力突破那關鍵風險與掌握那關鍵的機會,再持續往前推進就不會感覺壓力過大或太疲憊。如果沒有風險值的計算,光是憑個人的經驗來評斷是否有風險的存在,那將會爭論不休。所以,因為個人的不同信念,將會改變對一件事情不同的看法或結果。了解了情緒ABC理論的精神後,就要提醒我們應該要:「加強自己的正面能量,在面對重重的考驗時,才能有積極樂觀的態度來迎接挑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