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5日 星期一

老闆的管理個案集61--- 企業員工知易行難的對話

林金地 效能定律管理顧問
0935-2971740983-554042

    最近政府取消了外勞到台灣三年就要再回去然後才能再回台灣的政策,讓仲介公司少了很多油水。這就讓我想到有一次去幫一家做外勞仲介的公司上課,簡報檔中有show出一些企管名詞,如BCG矩陣、SWOT分析、KPI管理、BPI流程等,台下的學員就很不屑的說:「這些我們都知道了,有沒有新的東西?」。之後,我了解他們之前也有上過一些企管的課程,所以對這些名詞並不陌生。當場讓我思考要不要繼續講下去,乾脆直接點名請他們來解釋這些名詞的內涵。連續問了三位與會的員工,不是答不出來就是講的離離落落,甚至還見笑轉生氣的說:「我們比較喜歡透過玩遊戲方式來學習管理」。看吧!又是一個人性的徹底展現,明明是一知半解,卻執著於表面上的名詞文字,未必有深入內涵的理解。之後,我也有設計了一些企業管理的遊戲來符合某些客戶的需求,也確實透過了企管遊戲的搭配,對某些業別或特定的主管對象可以達到學習效果的加分。

我們經常聽到人們說:「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或不會做」,即知易行難。因此,在多年的經驗之後,我現在對企業客戶的輔導或課程設計都會包含「理論根據+思維邏輯+實務操作」三大主軸的交互應用。因為如果沒有知名企管大師的理論作為講話大聲的依據,又如何壓制那一群自以為是的傢伙,若只憑經驗來講大道理難免會爭論不休,畢竟每一個人的成長背景不盡相同。我個人認為思維邏輯是最重要的,只要學員們想通了整個來龍去脈的因果關係,接下來實務的操作就帶得動,就能避免只是空談。也唯有實務操作的演練,也才有機會達到說、寫、做一致的境界。畢竟現在這個社會中,會說的人比會做的人多得太多了。

即使有說、寫、做一併的演練,我仍必須再提醒與會的員工學員:
l   說了不一定會聽
l   聽了不一定會懂
l   懂了不一定會做
l   做了不一定會對
l   對了不一定會久
就算學員完成了上述「理論根據+思維邏輯+實務操作」三大主軸的交互應用課程,又有多少學員可以督促自己堅持的落實下去呢?

這也是我們經常看到許多會唸書的小孩與不會唸書的小孩的最大差別,也是我在有了年紀之後,回想起自己在年少無法成為會唸書小孩的自我反省。我們看過會唸書的小孩,他會把身邊有的每一本數學參考書中的每一道題目都做過3遍以上,才會覺得自己有唸書可以參加考試,要不然他就會很緊張的認為自己還沒讀好書。反觀唸書較差的小孩把書本中自以為是重點的內容大致看過,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就說書讀好了。然後考試之後成績發下來,就會有同學酸言酸語的說,唉喲!你看他說還沒有準備好就考100分,而我們說有準備的才考60分,這個人真是口是心非啊!然後,那可憐會唸書的小孩就會被刻意的拉攏成為要求作弊的共犯,若不從就會被排擠,最後形成會讀書的小孩在一起與不會讀書的在一起,成為有區別的各自小團體,也造就了所謂的好學生與壞學生。其實,不是好與壞的差別,只是每一個學生對功課準備好的標準不同罷了!

當然,唸書的好壞或學歷的高低與「做人」的成功不一定有正相關,甚至我發現唸書特好的人自私的還不少,部分的高材生經常會習慣性地要爭取第一名而不願意分享,也不太會服從別人所給予的約束或管制,甚至養成了勾心鬥角的心機而不自知,這是在目前的升學制度下所培養出來競爭模式的結果。相對的,如果有高材生願意分享,也懂得落實團隊合作的真諦,很快地就會看到他們在組織中優異的表現與嶄露頭角。會唸書的小孩不用大人講太多,他們會自動自發地寫完功課,也會自己去圖書館找資料不用大人太多的操心。這樣的人格特質反應在「做事」的工作上也會被許多大企業所歡迎,老闆不用太操心,這等人就會自動自發地完成相當具有水準的研發與工作表現,所以許多高科技的創業老闆也是屬於這一類型的人。

只是老闆難為,若不是資金雄厚的大企業又如何提供可聘用高材生的誘因,所以經常是老闆苦口婆心地講也好、罵也好,甚至是騙也罷,不斷地在會議上講大道理給員工聽,要求員工達到老闆所期待的理想目標,而結果卻是再一次與再一次的講、罵或騙。事實上,經常是老闆自己迫於無奈,心有餘而力不足而無法心口合一。很明顯我的客戶例子是老闆明明知道行銷與品牌非常的重要,也要求行銷部門配合顧問做好明年度的行銷規劃,而當行銷部門端出行銷規劃在開始討論預算時,老闆就開始退縮並大砍預算的編列。我心裡想這一個老闆明明就是要省荷包,為何要愛面子不跟行銷部門清楚要在多少預算內做行銷規劃,免得行銷部門又做了白工,甚至還挨了一頓罵!我也曾經向老闆分析過品牌行銷的基本開銷,而老闆的心中也很清楚沒有足夠的行銷預算就甭提品牌的塑造。但是又何奈!資金是多數老闆心中的痛啊!

既然知易行難,我會協助客戶將認「知」的部分拆解,以「心智圖」的工具來展開呈現,再透過矩陣分析逐一解析每一條心智路徑上各思維的可「行」性與難易度並做排行,經取捨後再逐一執行做得到的部分,至於目前做不到的部分也暫時不必勉強,只要公司上下有共識即可。建議主管們應儘量減少自以為是家長般的向部屬講大道理,譬如: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就可以無堅不摧與無功不克等這一類的語言,或是用簡短的一段詞或一句話來喊口號。就像父母親如要每天告誡小孩要用功讀書將來才可以如何又如何。倒不如直接花一些時間來陪小孩一起共同讀書學習來得實在,有道是言教不如身教。因為現今這一個現實的社會,用精神的激勵已經不及實質金錢的鼓勵,年輕的一輩已經不吃以前的那一套了!乾脆明白的指出每一項任務的5W2H1A(那些人應在甚麼時機、在那些地方、用什麼方法、做哪些事、要到什麼程度、如何稽核來確認有達成任務的目標與達成目標後會有哪些實質上的回饋)並賞罰分明來得實在。


只是很遺憾的,很多老闆或經理人很喜歡談Why to do,而沒有談How to do。所謂的How to do並不是要老闆提出如何做的細節,而是要具有領導力,帶領各級主管找出贏的對策,而不是只談空泛的目標與期待而缺乏相對的方法或實際的行動作為,形成畫大餅的空談,講道理的人多而做事的人少,又陷入知易行難的人性泥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