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5日 星期一

老闆的管理個案集29---應用抄襲快速提升的對話

林金地 效能定律管理顧問
0935-2971740983-554042
                                                                                                                   jd0935297174@gmail.com

協助二十幾個客戶申請SBIR(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CITD(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SIIR(服務業創新研究發展計畫)後,最近又協助客戶申請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與台灣精品獎。這些申請獎項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企業要有「創新與建立智慧財產權的管理制度」,必須充分的說明與展現:「企業自己開發的產品跟同業競爭者的產品,會有哪些差異化?這些差異的創新可以帶來多少附加價值或營收效益?」。

談到此,不得不讓我想起二個不悅的往事,記得二十幾年前,我曾經投入許多資金去開發了一台POS(Point Of Sales)機,且將原型機送到大陸去展覽,到大陸後不但受到好評,連原型機也高價被買走,並言之鑿鑿的說:「我們將來要好好的合作」。之後,過了三個月,該客戶傳真給我們要來訂購:「5000台『外殼』!」。如此晴天霹靂的訊息讓夥伴們都傻眼了!很顯然的,我們的機器已經被抄襲了!即使當時與工程師討論過,設計了許多防護措施與假線路,甚至把IC的編號都磨掉,結果還是一樣地快速被破解及抄襲。只因為當時大陸的模具開發能力仍不足,居然敢大言不慚的來只訂購「外殼」,真是讓人氣急敗壞!當時,在意氣用事之下就不爽賣他。最近,又有一個大陸案例發生,有一個公家專案委託當地某單位負責,當地單位因為幾年下來一直執行不佳,就希望轉委託台灣的我們去大陸協助他們,甚至連委託費用都已談妥,在擬定委託合約時,為了收取訂金我們提供了企劃大綱給當地單位。不料, 當地單位居然抄襲我們的企劃,向原公家機關說他們已經提出改善方案,也可以自己進行,不需要找台灣人來幫忙!就不付訂金了。

抄襲者不但不知反省,甚至還認為:「你夠好或夠有名才要抄襲你的,會抄襲你是看得起你!」。我的天啊!被他們抄襲,還要謝謝他們看得起我啊!到底是觀摩學習還是抄襲?有些中小企業的老闆會認為:「沒有抄襲哪會進步?」,好像也沒有錯,可是我看到較成功的企業,幾乎都是扮演被抄襲的對象,尤其我的幾個客戶,老闆願意付出高額的顧問費,這些老闆都有一個共同的認知:「我們必須要不斷地開發新產品與提高管理效能,讓競爭者永遠跟不上!」。所以,這些企業會不斷的創新與申請專利及爭取國家級的獎項與競賽,不斷地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謂:「產品夠好或有好口碑的話,甚至不用做行銷廣告,顧客也會主動找上門!」,這也就是為什麼老店的服務似乎不怎麼好,看起來也不怎麼衛生,但是他們有好產品是核心競爭力,所以一樣會有顧客願意大排長龍的原因。

所謂企業的核心能力,意旨企業中無法被模仿或競爭者必須花很大的代價才能夠模仿的能力,或有說明企業的核心能力就像是跨產品線的共同技術 ,核心競爭力則是大樹的根,產品線是大樹的枝幹,產品是大樹的果子。我們經常會做一個調查,透過不具名的問卷訪談企業中的主要幾個重要幹部,看看他們對於企業的核心能力是否有一致的共識,也就是重要幹部是否都認同公司的核心競爭優勢項目?還是只是某些人的「自我感覺良好」。我們發現當公司的重要幹部大都認同公司的核心能力時,這個企業幾乎都很成功,也經營很久。反觀抄襲者,雖然可以快速成長,也可以因為節省了開發與設計的成本而降低產品的定價,得到削價競爭與獲得短期的利益。但是,如果企業的老闆讓員工可以習慣性的抄襲別人,久而久之員工就會喪失創新的動力,甚至員工會欺瞞老闆,拿抄襲的作品當作是自己的作品。如此,只要有一次被發現與提告,那麼就來不及了,就算之前抄襲的獲利也不夠賠償。因此,企業的老闆最好一開始就要嚴格的要求,禁止員工採用抄襲的策略才是可長可久的正途。

2014年8月1日 星期五

老闆的管理個案集28---從名嘴談實作演練的對話

林金地 效能定律管理顧問
0935-2971740983-554042

從事企業管理顧問多年以來,我發現有多數的老闆都「很會講話 + 很愛講話」,有一些老闆對政治或社會的觀察,也很有精闢的見解。因此,除了是企業管理的話題我會適時的提醒之外,我學會靜靜的聆聽客戶老闆對政治或社會議題的高見,也會適時的附和一下。雖然有一點狗腿,畢竟政治或社會的議題不是我來到客戶處輔導的重點。況且,世間物本來就沒有百分之一百的對與錯,就像電視上的名嘴,各持一詞與堅持己見,單方面聽起來都很有道理,也很容易獲得一群死忠的支持者,那是因為:「讀書可訓練系統邏輯的思考有助於言詞的表達,加上口才也可以用多說與多練習來提升」。因此,這些名嘴的學經歷與經常演講,已經練就了一身的嘴上功夫,足以說服群眾與撼動人心。

奇怪的是,這些名嘴這麼會講也懂很多,對事物的觀察也非常敏銳,為什麼他們不去從政呢?某些學者教授平常也很會教學生,為甚麼被邀請去擔任高層官員後,表現又會走樣呢?這其中一定有一些非利害關係人所難想像的地方。這也讓我想起有一位職位非常高的政府官員,邀請我們的顧問團隊去「密談」,他想做網路行銷,一方面想透過網路打政績,另一方面又怕在網路上引起挑戰性的發言會產生不良的效應,擔心造成言多必失的窘境。在討論了老半天與研討我們的企畫書之後,在擔心東又擔心西的情況下,還是不敢動就因此而作罷,我們也因此做了一次白工!所以,很會說話或學經驗非常豐富的人,不一定就能夠在複雜的環境中盡情的發揮。順道一題,要賺大官的錢還真不容易!就算我們的企劃案有被接受與執行,爺兒們會認為:「幫他們做事已經是很受到恩寵了!還敢要什麼工錢」。

老祖宗說得好:「光說不練不是真把戲」,從事企業管理顧問工作,經常也是要靠一張嘴在幫企業顧門(顧問把口拿掉就是顧門)。不過,基於對企業客戶負責績效的輔導模式:「聽àààà做」的經驗中,我發現到前往客戶處輔導之前的原先規劃,或原本想對企業講述的內容,本來以為是可行的理論方法,在面對不同的產業或不同的企業文化及現實的情況下,原本想要講述的講義,必須隨著企業員工的反應及產業的現狀做臨時的修正,而且要有相當的敏感度與察言觀色的作調整!因為,之前想的是一回事,到了現場看到的回應又是另一回事!如果企管顧問自己沒有實際參與實作,至少也要規劃模擬的演練課程,來了解被輔導單位的實際情境。若光憑理論或想像就想去做企業的管理輔導,可能會有很大的落差。如果自己以為學經歷夠豐富就大言不饞的堅持己見,或想去擔任別人的導師,想去進行企業的大變革,那只會被企業員工唾棄與「看破手腳」,可能會混不下去,更不要想要收到輔導費。

我經常與學員分享:「靠張嘴辯贏了又如何?」,我們從許多場電視辯論中,看到辯論輸的一方,幾乎都不會因為辯論的分數輸了,就因此同意或順從於辯論贏的那一方。那麼,靠一張嘴強辯的意義又是什麼?或許可以得到一時的滿足或爽快罷了!我們要強調的是表達能力很重要,是要能夠完全清楚的陳述我們想要表達的內容,尤其是擔任企業的主管職,如果表達能力不佳,幾乎很難更上層樓。所以,我們看到所有選舉角色與檯面上的官員,幾乎各個都能言善道,只是很可惜的,他們經常是:「說的比做的多」。我們也了解,有太多的事如果自己沒有真正去實作,是無法發現真正的問題,必須仔細聆聽與體會有真正做過的人其經驗及感受。就像教育改革者,如果能夠多聽家長的意見,摒除自以為是專家的盲點,應該就能夠減少許多國中生多元就學方案的諸多抱怨。就算專家以前的經驗也不一定適用於現今的情境,如網路時代所創造出來的行銷模式,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
以下是我經常跟客戶提醒的:

說了,不一定就會聽
聽了,不一定就會懂
懂了,不一定就會做
做了,不一定就會對
對了,不一定就會久


所以,在面對企管主題的輔導時,我也必須對企業客戶不斷的再複習,才有機會慢慢的展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