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地 / 效能定律專業管理顧問 jd0935297174@gmail.com 0935-297174
話說多年前我在某知名電子品牌的衛星工廠中擔任廠務經理兼廠長一職,當時我在工廠幫作業員做教育訓練時,當場就被作業員嗆:「廠長你只要告訴我們怎麼做就好!不需要講太多原理或道理…」。這一個經驗讓我印象非常的深刻直至現今仍記憶猶新,當時我也很不爽的在心中嘀咕:「好!你們這些傢伙就不要再給我做錯,不然你們就死定了…」。事後證明有一些作業員還是不斷的在犯同樣的錯誤,甚至會為了隔壁工廠作業員的月薪多了500元就立刻跳槽走人,這個問題讓我非常的困擾,所以在當時的許多工廠也都隨時在貼公告找人。心想:「以後我一定要做我自己可以控制品質的工作,再也不要為這些沒要沒緊又重複犯同樣錯誤的這些作業員377...」。這也是之後我下定決心要走企業管理顧問的主要原因之一。
還有一次去參加研討會與演講,赫然發現有一位知名的企業大老闆也來參加。在休息的時間,我很好奇的詢問該老闆:「你的事業已經做得很成功了,為何還要來聽演講?」我聽到他說就算在數十分鐘的研討會之中只要聽到有一句值得讓他深思或體會的點就很值得了…。哇!果然他是值得我學習與景仰的異類。於是後來我在幫客戶上課輔導之前,我都會先了解學員們的工作領域或部門及其職位與來上課的需求或目的,只要學員有心我都會儘量的滿足他們,必要時我會在課程中會直接捨去或更換原來的講義內容,重新提供新的講義與研討的內容來上課及作研討以利更切合學員們的需求。畢竟我在企管職場上也混了數十年了,手邊的資料庫中已經有很多是自己整理與體會的教材,也已經習慣將資料整理成資訊乃變成屬於自己的知識。
不過在網路時代要取得知識是很容易的,知識已經無法構成必勝的差異化力量,必須將知識進行思考及應用才能轉換成智慧進而產生力量。故目前為止在企管的領域的我是可以隨時應變來滿足學員的學習滿意度,就算當場我的回應不足,也一定會在課後迅速補足缺口,以利下一次對該批學員提供更正確且更完整的回饋。就因為不同的學員對象所需要的或重視的內容重點或有不同,如:
l 高階主管的上課重點在於「聽」與「想」。
l 中階主管的上課重點在於「聽」與「想」及「說」。
l 作業人員的上課重點在於「聽」與「說」及「做」。
其中比較用心的學員會「寫」作筆記,若有的學員不寫或做紀錄我也不免強,畢竟自己的人生要自己負責。故實作與演練是我在課堂中比較會要求的,如此才能讓學員思考在自己的工作領域中要如何應用,產生屬於自己的知識進而提升至智慧的層次。
談到講道理,我們經常看到新聞報導在車禍的現場,雙方大聲的理論或幹架,真是太愚蠢了!因為交通法規已經訂定很明確,只要報警後自然會依法規來做判定,又不是大聲或拳頭大就會贏,更何況「無須與傻瓜爭辯,否則別人會搞不清楚誰是傻瓜」。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透過講大道理是一種很笨的行為也是最無效的溝通模式,偶爾說說道理或許還聽得進去,常常道理連篇只會令人厭煩及產生反效果而已。故有此一說:「最愚蠢的人就是最會講道理的人」,因為這個世界本來就不是講道理可以解決問題的,如:
l 當飛彈對準你時,你跟敵人講道理就會撤飛彈嗎?不,所需的是自我的實力可以抗衡。
l 當公司在虧錢時,你跟老闆講道理就聽得進去嗎?不,所需的是實際執行幫他賺到錢。
l 當同業在競爭時,你跟對手講道理就願意退出嗎?不,所需的是可以互利雙贏的對策。
l 當夫妻在吵架時,你跟老婆講道理就不繼續吵嗎?不,所需的是愛與抱抱的心靈慰藉。
l 當老人重複講時,你跟老人講道理就會停止講嗎?不,所需的是給與敬重假裝有在聽。
l 當弱者被霸凌時,你跟霸凌者講道理就會住手嗎?不,所需的是尋求支援給弱者協助。
l 當人沒有飯吃時,你跟他們講道理就可以填飽嗎?不,所需的是讓衣食足才能知榮辱。
l 當小孩不唸書時,你跟他講道理就會認真念書嗎?不,所需的是父母以身作則並伴讀。
l …
以前總以為「有理走遍天下」,但是現實的國際情勢與人類社會有太多的狀況都不是依靠講道理就能解決的。所以我常說:中小型企業的老闆與主管對員工或部屬講大道理是沒有用或效用是很有限的,比不上請吃一頓大餐或多給一些獎金這些有形的獎勵來得有用,或適時的給予讚賞及鼓勵的無形獎勵對員工也是很受用的。當然這樣的結論並不適用於所有的產業,尤其是高科技或需要更高知識涵養的產業,其大部分的員工幾乎都是具有高學經歷的素養,這類員工多半從小就已經養成自動自發學習的習慣,所需的只是方針的引導即可,只要點出所需要的重點方向,並不需要太囉嗦,這些人才自然會把該做的事情做好。但現實的狀況是多數的大公司只會找國際知名的管顧公司協助,僅有小型或中小企業比較有機會找Local的顧問協助,故身為Local講師或企管顧問少講大道理的原則還是成立的,尤其是靠一張嘴講一堆大道理或經驗理論之後,公司的問題仍無法解決或公司的業績仍無起色時,會令老闆非常的反感!
因此,若想要改變人格的特質最好是從小就開始,就成人已經定型的角度來看,講大道理沒有用的本質是:「講大道理對既定的人格特質會做修正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因為人格特質多半是天生的,除非面對了巨大的衝擊才有機會在短暫的時刻內發揮最大的影響力,進而真正的改變一個人。因此我才會建議老闆「找對的人來做對的事」。如果找到對的人,就算做錯了事他們也會自動自發的迅速修正,無需太令人操心。無奈中小企業的規模與資金不太容易吸引到對的人才,老闆也只好希望透過教育訓練來彌補與期待員工可以循序漸進的改善或進步。但是經驗告訴我們:「如果老闆與講師及顧問們就無法改變自己的人格特質,又憑什麼透過講大道理去改變員工或別人的人格特質」,反而是透過「誘因」才有機會讓員工或別人願意順從或配合,這跟如果不給薪水就沒有人願意來上班的道理是一樣的。所以建議老闆要能體會到做顯性的知識與技能訓練會比透過講大道理想要改變員工隱性的人格特質會來得有效益。
儘管如此,許多演講者或講師們為了賺課程的費用或想打開自己的知名度,仍繼續的再催眠與欺騙自己,持續的再對別人講大道理,妄想有某些人在聽演講或在人格特質的教育訓練課程中忽然「頓悟」而變成了另外的一個人。就像演講或教導超級成功學的課程,有多少人在課程結束之後有真正的落實或真正的成為所謂的成功者或快速致富?也如同教導口才藝術的課程,又有多少人在課後有真正的落實或真正的在短期內就能快速地提升自己的口才?通常是自己碰到了某些困境或真的想改變自己,進而去接受類似心理學應用的相關演練課程,讓自己做到部分的修正可能還有機會改變部分的意念及行為。故人的身體行為及語言活動都受到意識的控制、操縱及影響,還是要回到:「一切唯心造」的基本面,唯有自己有強烈想改變的意願,則外力的協助才能產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