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地 / 效能定律管理顧問
0935-297174、0983-554042
年前幫二家分別超過30 年的老客戶(中小企業),規劃年後一整年的顧問輔導與訓練計畫,讓我有一點傷腦筋!這二家都是長期輔導數年的老客戶了,就是因為對老闆及其員工太熟了,導致在作規劃上有一些顧忌,如何拿捏訓練的廣度與深度上會有一些既定印象的束縛。譬如老公司的老闆本身就有一些矛盾處,他想要改變,卻也是成為改變的最大障礙者,包括:
1. 在某些議題上,老闆認為這麼多年都撐過來了,其內心會有一股莫名的驕傲與改變抗拒力,在不知不覺中(不是故意的)會說出:「還好啦…、其實也可以…、應該不太需要…、我們才不屑…、應該不用這麼麻煩…等」。這一些話常會讓顧問我瞬間停頓一下,心裡想:「你的意思是這一個話題先暫停還是要再繼續?先前所提到要改變的意志跑到哪裡去了?我今日所作的規劃主題會不會需要急轉彎而作白工?」。
2. 老闆明知道「傳承」很重要,也有特別交代顧問我要解決這一個棘手的問題,然而在規劃傳承與執行的過程中,一旦碰到老員工有反彈時,就感覺到老闆會有一點不好意思而想迴避或退縮。因為老闆與這一些老員工都有很久的革命情感,或是依賴這一些老員工的經驗及手藝,也不希望破壞雙方的共存共榮的關係。所以,一旦碰到這一方面的議題,我只好學會先察言觀色,揣測一下老闆的心理糾葛狀態,或進或退的扭捏作態一下。
3. 老公司的老闆,身體狀況通常不會很硬朗,心裡想著要找「接班人」,但又抓著不放。一方面說自己已經老了有了退休的念頭;另一方面又說退休後要幹甚麼?
我還可以多撐個好幾年呢!令人不置可否!當顧問規劃接班人或併購的相關輔導訓練內容後,老闆又退縮了!擔心找外人來會格格不入。況且,環顧四週,又有哪幾家企業的接班計劃真正的成功?大部分都失敗收場,能夠接班後而發揚光大的,更是鳳毛麟角。
4.
老公司的老闆其記憶力通常不佳又不會用電腦,常常忘記自己上周才講過或交辦過的事,老人家又不願找年輕的秘書幫他們做書記,只好靠顧問我幫他們看頭看尾的提醒,也因此我必須習慣插單式的承接老闆認為比較緊急的議題,適時地作輔導內容的切換。又因為這些老闆的年紀較大,我必須存著謙卑與感恩的心態協助他們,絕對不能夠以為自己有唸過一點企管的書或自以為是企管顧問,就太過放肆或自以為是,我通常傾聽多過於發言,必須在充分掌握自己可以幫上忙的領域上,再給予協助。
5. 資深老闆的能力與主觀通常很強,才能夠帶領中小企業數十人的公司數十年屹立不搖。要當他們的長期的顧問並不容易,況且時代不同了,現代的顧問不是像以前的老顧問或古代的宰相,隨侍在側與隨時提供過去的經驗道理或老臣的諫言,而是要善用資料的蒐集與分析,提出問題的因果關係及其解決方案作為有力的論述,在言之有物的基礎下獲得老闆的認同,也讓我這一個在老闆心中經驗比不上他們的傢伙,可以讓他們心服口服。
要不是我輔導的功力深厚(拍謝!自我吹噓一下),有時候會讓人覺得:「老闆你到底要不要改變?」,要不是老客戶的老闆與員工都像朋友一樣,往往會被這一些潑冷水的話與隨時跳Tone的過程或臨時切換輔導主題的模式,產生挫折感而不知所措。也就是因為對老闆及其員工太熟了,讓我學會到:
1. 隨時可能會改變輔導主題,必須隨時要有輔導的備胎內容。
2. 就算已經準備的輔導內容在當下被移轉掉,下次也一定會用到,不必氣餒。
3. 對於老公司的改變或改善,必須循序漸進地進行,不要期望一次就能到位。
4. 對資深老闆,不管對或錯都要先聽他們的話,再見縫插針的提出有力觀點。
5. 對老公司要有更深的尊重,畢竟國內企業其經營年數平均也只有13年而已。
我也善用ISO新版中提及的:「組織應決定和組織目的及其策略目標相關的內部和外部問(議)題」,讓老闆體會到企業現在正面臨的內部與外部處境已經不同了,必須正視策略與目標的更新。亦藉由ISO新版所提及應決定須被處理的「風險」與「機會」,讓老闆認知現況所存在無法實現各管理程序績效(機會)的風險,應採取因應的對策。來促使老公司的老闆們「提起勁」改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