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地 / 效能定律管理顧問
0935-297174、0983-554042
最近在進行客戶(機械加工業)的輔導工作時,又聽到總經理提及:「多帶實務;減少理論」,他認為他們的員工層次不夠,講太多理論對他們沒有用,顧問只要直接交辦工作並實際帶領員工去執行即可。
我同意總經理的看法,尤其是50人以內的小型企業,在一人多工的情況下,每一位員工都要互相支援很多部門的工作,「做」都來不及了,員工多半不喜歡聽理論或聽老師講道理。所以針對輔導的對象不同,如我在科技業或傳統行業及工廠端或辦公室端,就會針對一些理論與實務的輔導內容,作不同比率的配置,來迎合不同老闆或主管們個人的喜好。
不過,與其說理論,倒不如說是帶領學員們實作前的引導說明,我經常只是在帶領實作前,說明5W2H,並強調實作中的How應該如何做與How Much應該做到甚麼程度才算合格的原則進行說明罷了。儘管如此,還是會有員工或主管覺得那是理論,而不認真參與理解與體會。於是,我就用淺顯的道理來詢問現場與會人員一個問題:
l
請問:「要讀書才會考試及格;要努力讀書才能考試拿到90分以上」這一句話是理論還是 實務?
與會者沉寂一會後,我接著解釋:「這一句話是理論,但是這一句話中的『要讀書』或『要努力讀書』卻是實務」,因為在這一句理論中,已經明白的說清楚:「考試如果想要考及格或考高分應該要如何做!」,所以:
實務來自理論;理論中有實務;懂理論才會知道如何去做好實務
過程中,也有人會說:「理論我都懂,就是不會做…」!於是我又接著假設學生與老師的對話如下:
l 學 生 說:我也知道:「要讀書才會考試及格」。
l 學生又說:我也有用功讀書啊!可是還是考不及格。
l 學生再說:最好是不用讀書也可以及格。
以上就是典型的:「知易行難!」,所以我向與會者說明,「理論我都懂,就是不『會』做」這一句話是不對的,其實是:「理論我都懂,就是不『要』做」。我也向與會者保證,如果各位有真的理解理論的真義,保證各位一定會做,這是:
心動力帶領行動力;夠懂得理論自然就會做
但是,會做與做的好是二回事,做出來的成果不一定有符合品質的要求標準。於是我又接著假設學生與補習班的對話如下:
l 補習班說:你付錢!補習班老師幫你整理重點,讓你輕易的考試拿90分以上。
l 有學生說:我沒有空、我不想、我不要讀書。
l 有學生說:真的耶,我這一次考試不但及格,而且有大大的進步了,謝謝老師。
這就像老闆找我們企業管理顧問來到公司輔導一樣,公司付了錢,請顧問來協助作現況診斷,整理出改善的重點,並提供與設計相關的管理程序或表單等填寫工具,以利大家進行研討,達到改善的目標。這個過程仍是需要企業的員工自己要有願意去做,如此顧問才幫得上忙!所以,一切都是:「心」的問題。
再者,理論可以說是:「道理的講述與討論」;實務可以說是:「將論述完成的道理,應用在實際的實體與情境中,然後將實際運作的成果整理成為作業規範或標準」,並隨著環境的變化作必要的規範或標準修正,也再進一步的回饋到道理的修正與論證。這樣的思維連結,就可以將理論與實務連結成為不斷的循環,即可得知:
理論是前人的實務,學習「基礎的理論」是有必要的
當然,如果把理論寫成學術上的「數學式」,確實會讓許多小型企業員工看到就反彈,譬如:Y=aX1+bX2+cX3+ε等類似的寫法等。其實,數學式的好處是可以讓講述者,節省許多撰寫中文字的呈現或表達方式,如何讓與會者能夠不排斥,這就要看老師或顧問的解譯功力與表達方式了。
我也不客氣地向客戶的主管們說:「層次愈低的人愈不喜歡聽理論」,希望他們不要太排斥理論,而是應該要把理論應用於實務中。愈是認為:「講理論對員工沒有用」的老闆,只會讓員工的層次愈來愈低落而無法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