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8日 星期六

老闆的管理個案集22---產業別之組織行為的對話

林金地 效能定律管理顧問
0935-2971740983-554042

在協助客戶整理年度目標的過程中,讓我想起小時候當我還在念小學時,班上有一位女同學在寫「我的志願」時寫下:「我長大以後要當『車掌小姐』,可以打扮漂漂亮亮的指揮大家乖乖的上車,神氣地拿起剪票機為乘客剪票」,然後得意的再補上一句:「你們敢不讓我剪票,就不要想上車,嘿!嘿!嘿!」。
很顯然的,那位女同學現在可能不容易實現當時她想要的願景目標。
回過神來,也讓我不得不提醒自己,對於不同行業別其組織目標的訂定與實現過程中的組織行為會有很大的差異,一般來說:
1.     在輔導餐飲加盟業時,除了管理總部的人員之外,店長或店員多半是:
l  不想要聽原理理論也沒耐心作細部研討
l  經常憑著個人的經驗跟感覺去作出決定
l  不太喜歡動頭腦去作複雜性的問題思考
l  自以為懂得很多並且喜歡很快的下結論
l  不喜歡客套話只想趕快的知道要如何做
l  喜歡找顧問人脈協助但沒有想到要付費
l  習慣性的殺價與欠缺知識是有價值觀念
也是啦,開店賣吃的最重要的是:「食物要好吃」。如果食物夠好吃,衛生差一點、速度慢一點、形象低一點、包裝弱一點、浪費多一點、化學加一點,反正也是太排長龍,他們心裡想著:「嫌我們,你就不要來吃啊!反正我們又不缺你這個客人」。而且現代的店長或店員多半是年輕人,有一些行銷策略與行銷手法必須透過Facebook粉絲團、特色網站、Youtube影片、網路折價劵、網路口碑造勢與排行、微信、APPQQ等,要的就是要「立竿見影」,快速累積上萬的瀏覽次數。坦白講,對於店面的輔導,老派的資深顧問只能規劃與賣出「看得到的東西」,如生產設備、收銀設備、POS 系統等,對於花俏的裝潢、廣告、促銷DM與網路行銷工具等的應用,幾乎35歲以上的企管顧問都已經拚不過年輕人,所提出的建議恐怕也容易被年輕人打槍也很難有說服力了。因此,輔導餐飲加盟業時,需要「直接端出看得到的軟硬體輔導項目,直接教導店長與店員如何操作,也經常被要求要提出輔導項目的可行性的證明才願意買單」。所以,輔導餐飲加盟業的時間會較短,也比較有機會直接收到一筆較大金額的「統包費」。可是,不容易收到有持續性的長期輔導費。
2.     在輔導科技製造業時,與會者多半是:
l  要知道原理理論的來源而不是顧問說了算
l  比較會思索現在的經驗必須隨著環境應變
l  平常已經習慣作複雜性的問題思考與分析
l  不太敢太快的下結論深怕別人說不夠嚴謹
l  比較能共同研討找出最佳的方法論與做法
l  會依輔導時數付費給顧問了解服務是有價
l  依據顧問提供的價值來評斷付費的合理性
如此可見,資深顧問在科技製造業比較有發揮或獲利的機會,企業的輔導也會比較有長期配合的可能,可惜的是台灣的製造產業外移或式微,服務業漸漸抬頭讓資深的工廠管理經驗沒有舞台可以延續發揮。
儘管如此,台灣服務業或店員的薪資還是很低,很多年輕人到服務業工作,在不斷轉職的過程中,很難擺脫低薪的命運,在心浮氣躁的情況下,如何用心的學習技能? 也只有少數人能有耐心的與企業管理顧問配合共同學習成長,這樣會不會形成惡性循環,讓服務業的少數老闆累積大量財富,而讓多數的服務業員工很難脫貧,造成更大的貧富差距現象?
每一次,我碰到年輕的族群就會想提醒他們:「要玩沒有關係!但是要玩就要玩可以有累積的東西,就像我的顧問團隊中,有20幾歲的網路行銷顧問,他可以穿牛仔褲到上市公司去幫大老闆及高層上課,獲得極大的尊重與禮遇,拿跟我們資深顧問一樣的依小時計價的顧問費,可以把興趣變成工作,只因為大老闆們不會現代的玩意兒」。反觀,有多少年輕人每天打電動與滑手機或花錢與花時間在追星,這樣會有累積嗎? 不吃不睡的存錢送明星一份禮物難道明星就記得我們嗎?當我買一台新型的手機時就能超越持舊機型的使用速度,我只要買一套新版的遊戲就能向玩舊版遊戲的人炫耀如果沒有累積的知識,別人都可以很輕易地超越我們或鄙視我們。當然,有人會說他在動漫展開幕前排隊排了三天三夜終於買到xxxx這是很有價值的,也OK啦!當下的價值如果也可以成為未來的價值也是一種累績啦!,只是很多年輕人不知道眼前的付出對來的「賺錢」並沒有累積的幫助,最後當青貧族而在怨天尤人。
如果有年輕朋友看到這一篇文章可能會問我:「學甚麼可以累積?」,我會說,學有證照跟有進階級數憑證的領域,不斷地增加特定領域的證照即可,我也清楚多半的年輕人不喜歡聽道理或缺乏克制力,就像面對年輕店員的輔導一樣,願意聽的我們就給予更大的協助,不願意聽的就只能隨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