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金 地 / 0935-297174
效能定律專業管理顧問
david178@ms1.hinet.net
請您先思考:「中小企業需要做策略規劃嗎?策略、戰略、戰術是一樣的內涵嗎?」,一旦談到策略規劃,難免會聽到:「我們公司又沒有多少人,每一天本來就要做許多決策,「策略規劃」這一個企管名詞好像比較適合大公司的作為…」。
對於中小企業的客戶,有時候我會看情況避免使用太多的企管專有名詞以拉近彼此的距離,譬如我會請問總經理:
xxxx產品賣得還不錯,明年要不要擴大產能作資源重分配…?
明年的展覽,我們打算參加哪幾場,今年就要提前規劃了…?
將來要不要考慮外銷到歐洲地區,需要規劃相關的認證喔…?
我們也可以去申請環保標章,多一項綁標的規格也不錯啊…?
要不要再規劃一個企劃案向政府申請補助,腦力激盪一下…?
您覺得我們的直營店與加盟店的比率應該多少比較好管理…?
以上的對話固然是在替自己找輔導的商機,但同時也已經在試探總經理的策略構想。因為策略,白話的意思就是先充分的了解現狀,再勾勒出未來的目標與期待,凡是為了未來的目標或期待所作的靜態企劃與動態作為都可以稱為策略規劃,就因為「未來」具有短、中、長期的時間概念,所以會有短期的年度目標或中長期的遠景說法,甚至企業主也經常在談的願景規劃等。基於Plan、Do、Check、Action之PDCA管理循環的基礎概念,有規劃會比「靈機一動或屈指一算」的想法來得穩當可靠吧!也比較能避免員工常在罵:「我們老闆總是變來變去,早上開會才做過的結論下午就又變了!...」。
順道一提,中小老闆的善變通常是「情勢所逼,也算是常態啦!經常掛在嘴邊罵老闆的員工,有一天等您也當老闆時,您就會有充分的體會了!」,就像每天或經常在開的產銷協調會議一樣,當剛開完會議走出會議室可能又有插單,若是重要的急單,生管能不應變嗎?
那麼,策略、戰略、戰術是一樣的內涵嗎? 戰略與戰術是軍方常用的名詞,只因為企業的經營就像打戰一樣,所以許多老闆也喜歡用戰略與戰術的這類的名詞在年度的經營會議中報告或是列入公司的經營規劃中。網路上的定義,戰略是指為實現某種目標而製定的大規模、全方位的長期行動計劃(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zh-cn/戰略)。
這樣的定義,戰略很像上述的策略喔!請再想一想,如果您為了交女朋友,這一個周末您打算約「那一個『她』」出來看恐怖片,然後好好地給『她』照顧一下…」,這是不是您的「策略」? 我個人認為是。也就是說,策略的訂定期間可能是短中長期都有,其規模也可大可小,但戰略的訂定期間是長期且規模較大,二者之間是可以作區分的。又韋氏大字典中有提及:「戰術的意義,是軍隊在戰鬥序列中各單位之部署的科學,亦是執行部隊展開的一種藝術」。由上述涵義得知戰術比戰略應用到較低之階層上,戰術比較像企業中,經由策略目標往下展開的「部門工作計畫與達成工作計畫的各種手段」。因此,策略、戰略、戰術三個名詞是可以不一樣的。如果您身為公司的主管又面臨年度的計畫或預算規劃時,適當的使用正確名詞希望對您有幫助。